首页 > 资料下载 > 弹性蛋白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

弹性蛋白酶发酵工艺条件优化研究

2011/3/9 [2100]

本研究以我实验室分离、筛选的弹性蛋白酶产生菌—Pseudomonas sp作为出发菌株,利用诱变因子的协同作用,对其进行了诱变育种,得到酶活力较高的菌株Pseudomonassp SWU-B;研究了该菌株产弹性蛋白酶的动态变化过程;比较了不同的营养源与生长条件对菌株产弹性蛋白酶的影响,优化、确定了菌株产弹性蛋白酶的发酵培养基;探讨了菌株发酵产弹性蛋白酶的影响因素;初步确定了菌株发酵产弹性蛋白酶的工艺参数,结果如下: 1.三种不同的诱变因子对Pseudomonas sp菌体细胞的致死作用表现出相似的趋势,在一定范围内都与诱变剂量呈线性正相关,存活曲线呈指数型的“肩型”。利用紫外线(UV)、氯化锂(LiCl)和甲基磺酸乙酯(EMS)复合诱变的协同效应,在UV(2537~*10~(-10)m,30cm处,辐照60s)、EMS浸泡45min后,涂布于含有0.3%LiCl的脱脂奶营养琼脂平板(NSM)上。在协同诱变条件下,多轮反复诱变Pseudomonas sp后,菌株的酶活力有所提高,筛选到了弹性蛋白酶活力单位提高了35.49%的菌株—Pseudomonas sp SWU-B。诱变因子的复合、协同诱变,可以减弱单一诱变剂反复诱变产生的诱变抗性和饱和性,是一种有效的选育优良菌株的方法。 2.复合碳源有利于假单胞菌SWU-B (Pseudomonas sp SWU-B)产弹性蛋白酶;碳氮比(C/N)低的营养源,发酵液的zui终pH=8.2±0.4,利于弹性蛋白酶的产生和活性的稳定。葡萄糖、蔗糖混合碳素为营养源时,菌株产弹性蛋白酶的能力优于单一的碳源,能够促进菌株产生弹性蛋白酶;干酪素是产弹性蛋白酶的*氮源。试验结果表明:菌株SWU-B在营养组分为(g/L):葡萄糖,1%;蔗糖,3%;干酪素,3%;Na_2HPO_4,0.3%;MgSO_4.7H_2O,0.01%;pH=7.2的液体培养基中能够较大限度地产生弹性蛋白酶。 3.Pseudomonas sp SWU-Bzui适生长温度为37℃,16h进入生长稳定期,在此时菌株开始大量的产生、分泌弹性蛋白酶;在28℃、150rpm振荡、12h种子液、4%接种量时,利于菌体产弹性蛋白酶,24h时达到产酶高峰。 4.菌体细胞壁膜的渗透性对弹性蛋白酶的分泌有较大的影响,发酵液中Tween80为0.2%(v/w)时能有效地促进酶的产生分泌;青霉素通过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,改变细胞膜、壁的结构,能增加菌体的通透性,促进弹性蛋白酶 中文摘要 的分泌,其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。 5.弹性蛋白酶的亲和底物能激活 Pseudomonas Sp SWU-B菌体产弹性蛋白酶 的机制,促进弹性蛋白酶的产生。弹性蛋白、大豆分离蛋白均能诱导酶的产 生。发酵培养基中添加 0.40%(w/w)的大豆分离蛋白,能较好的诱导菌体产弹 性蛋白酶。酪氨酸、精氨酸能促进酶的产生,0刀1%的酪氨酸效果较好。 6.补加碳源、氮源和分段变温培养利于菌体产生弹性蛋白酶,在 12h时补 加一倍的营养源、改变培养温度能有效的促进酶的产生。添加消泡剂,改善了 菌体的生长环境,有利于弹性蛋白酶的产生。以花生油为消泡剂时,0.3%的添 加量效果较佳。 7.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,Pseudomonas Sp SWU习经 24h五批次发酵后,原 发酵液平均酶活力达到 28UhaL,zui高达到 32U/inL,发酵液经盐析《NH4) 劣O*和透析,酶的比活力达到 100U/mg.蛋白质,其潜在的开发价值较大。